丹参的田间种植管理技术
丹参田间种植管理:苗齐后,每亩追施尿素10-20kg;7月中下旬可视情况喷施叶面肥,主要为0.2%-0.3%的磷酸二氢钾;8月根茎膨大期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(15-15-15),在丹参之间挖窝施肥,每亩50kg。苗高13-18cm时除第一次草;6月、7月分别除草一次;8月以后丹参生长旺盛,无法中耕,若有杂草应及时拔除。禁止使用除草剂。在7月-9月雨季应及时排沟防涝。
丹参的花期在每年的5-7月份,果期在6-8月份。丹参比较喜欢气候温暖、湿润、阳光充足的种植环境,比较适宜种植在土层较厚、排水良好、肥力中等、通气良好的沙壤土上。
一般中耕除草3次,第1次在返青时或苗高约6~8cm时进行,第一次中耕除草,中耕要浅,避免伤根;第2次在6月份进行;第3次除草在7、8月进行。封垄后不便再行中耕除草。出苗后如有杂草,应及时用手拔除,以防荒苗:如茵过稠,应间苗,保持菌株距为5cm左右。一般1hm2苗田可供10~12hm2大田移栽。
整地丹参是根类药材,生长期较长,因此,丹参田间管理在选好的地块上施足以磷肥为主的厩肥、饼肥作基肥。一般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4500~5000千克。春季种植前,作宽1.2m,高20cm的田畦,畦沟宽为25cm,整地时每667m2施加1500~2000kg的肥料作为基肥。若想要实现高产,应当选择1~2年未被污染的区域作为种植地,检测土壤内的酸碱度与渗透力,为药材丹参的生长奠定基础。
下一篇: 丹参的种植环境选择
上一篇: 黄芩种植几年可以收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