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植丹参需要掌握什么方法?
一,种植前准备
丹参的生长条件需要满足气候、光照、空气以及土壤等多个方面,在生长发育期,如若气温较低、光照不足,则会严重影响到丹参的整体生长,所以在种植丹参时,要求种植地地势平坦、排水良好并且耕作层能达到25厘米以上,土壤肥沃的沙质土壤,如若种植地前茬种植过花生或者其他茎类药材,则不可用作丹参育苗田;在选择好种植地之后,要对土地进行耕作施肥,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900公斤左右,磷酸二铵8公斤左右,并且对土地进行深翻,深度为25厘米左右,并清除杂草、石块等一系列杂物,然后将苗畦修整为宽120厘米、深18厘米、畦间宽25厘米的垄面,以便播种使用。
二,播种和移栽
丹参的播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6~7月份,播种量一般为每亩5公斤左右,并加入2倍以上的细土混匀,之后便可均匀地撒在苗床上,并盖上麦草,然后进行浇水,浇水要适量,以保证土壤的湿润程度为主;在丹参种子出苗之后便可进行移栽,要先用牙撅起苗,并且要把有烂根的幼苗以及发育不良的弱苗筛选掉,每90苗捆扎成一把,放入干净透气良好的袋子中存放,并且用强力生根粉1000倍容易浸泡丹参幼苗的根部20~30分钟,之后方可进进行移栽,此方法可有效的提升幼苗的存活率,移栽的时间大概在每年的秋季,因为是秋天,所以要特别注意土壤温度,防止冻伤幼苗,造成次年缺苗,在移栽时,采用直立条栽的方法,在垄面上沿着垄横起沟,柱距大约在20厘米,行距30厘米,每垄可栽3~5根行,丹参苗根过长的需要进行修整,每根的长度大约保持在9厘米,要注意栽直、压实和盖严这三个重点,移栽后可根据土壤湿润程度来选择适量浇水。
三,田间管理
要做好丹参的种植,就要搞好平时的管理,平时管理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丹参的质量和产量,所以要对种植地进行定期人工除草,避免养分的过度流失以及病虫害的发生;在每年的3~5月,可对丹参进行追肥,每亩施尿素6~9公斤,在丹参花期前后,追施尿素10公斤、硫酸钾13公斤,均需要使用撒施的方法,以此来保证丹参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充足;丹参耐旱怕涝,所以在日常巡查中,也要时常关注土壤的湿润程度,特别是在雨后,如若有积水,需及时排出,预防根部浸泡发生溃烂,在夏季,则需要进行及时灌溉,但要切记不可漫灌,需采用喷洒的方式合理灌溉。